搜索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户外活动 > 资讯 > 游记 >

蕃薯寮山,海拔456公尺。三等三角点(120)

来源: http://www.tuozhanm.com/huwai/    作者: 铭润户外俱乐部    添加时间:2015-05-12 22:15
 
途中有两段山径旧路,可以避开湿滑的石阶路,但旧路少人行,路况冷清,杂草繁多,雨后行走,势必裤湿衣葬,未必舒适,所以还是走石阶路主路线。
 
天气凉爽,爬石阶路,较不辛苦,而又砖注湿滑路况,反而不觉得绵延不绝的上坡路恼人。过了一个小时,抵达一座木造六角亭,在此略为休息。凉亭座落于小山头,视野好,可以眺望太平洋及龟山岛。大溪线沿途走于森林中,缺少展望,至此才拥有辽阔的视野。
 
过凉亭,先下坡路,然后开始陡长的石阶路,爬向蕃薯寮山。约过半个小时,终于登上蕃薯寮山。蕃薯寮山,海拔456公尺,山名的由来,是因山脚下的海边有一处「蕃薯寮」聚落。早期先民来此地拓垦,以种植蕃薯为业,因此而得名。
 
此时天气仍未转好,山顶乌云不散去,又飘落细雨丝丝,远处的龟山岛附近则海天明亮,天气变幻莫测。
 
续行又是一段辛苦的下坡湿滑路,走来心情忐忑,终于又转回上坡路。上行约半个小时,遇见一排石柱牛栏,穿过石栏,距离桃源谷仅剩一公里路。此时雨停转阴,步道也变为平缓,石阶两侧较宽敞,有草地可踏,不虞路滑。历经两小时,终于苦尽甘来,即将来到桃源之境。
 
 
福德祠
分享
又续行十馀分钟,抵达山稜稿处,邻旁有一间福德祠,是一座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庙。此时正好有一位农民来此拜拜完毕,正在烧金纸。
 
俯身观察土地公庙,庙匾及庙联的刻字都已模糊难辨,可见年代已久远。绕到侧边,发现有模糊的刻字,刻有捐款者名单及金额,勉强可判读是「甲辰」年冬月修建的。
 
我向这位农民打招呼,并问他是否姓萧?他有点讶异我怎麽晓得。我回答说,土地公庙的牆面刻的捐款人姓名都姓萧,而桃源谷内寮登山口的聚落名为萧家庄,所以就不难判断了。
 
土地公庙旁另有一条石阶步道往下走,通往萧家庄的方向。萧先生说,这条小路是昔日的古道,以往萧家庄的居民都是走这条小路越岭前往大溪,现在走于山稜上的桃源谷步道是后来才开闢的。
 
查阅《台湾堡图》(1898~1904),确实清楚画出萧先生所指的这条古道,就是今天所走的大溪线桃源谷步道。不过并不是我上山所走的石阶路,而是我没走的两段旧路山径。由于古道旧径没有通过蕃薯寮山,所以较少获得登山客的青睐,古道荒废,又少登山客行走,路况也就愈来愈差,终将堙灭于山林。这条旧路,姑且称之为「蕃薯寮古道」,并寄语宜兰山友,可以就近多加关照这条古道旧路。
 
至于土地公庙建于哪一年?我却忘了问萧先生。后来查资料得知,清朝同治、光绪年间(1860~1870年代),泉州人萧发来到此地拓垦,设寮煮樟脑,因此地位处于内山,所以被称为「内寮」。因此推算土地公庙应该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。
 
而土地公庙刻的「甲辰」年,我想应是指日治时代明治37年(1904)重修此庙。若再往前推,上一个甲辰年是清朝道光24年(1844),就已早于内寮开拓的时间了。
 
桃源谷大草原
离开土地公庙,步道循著山稜线,爬向稿处,进入今天的菁华路段。
山头芒花正绽放,摇曳风中,而天凉气爽,秋意正浓,此时正是走访桃源谷的ABC时机。
抵达稿岭,步道转折趋下,桃源谷草原就出现在下方的山稜背处。这一带的山峦,呈现单面山的型态,东南侧面海,山势陡峭而下,西北侧坡缓,形成广阔的草坡。山稜延伸向东北角而去,前方有一雄峙的山岭,就是名列台湾百大名山的湾坑头山了。
 
一路下坡,来到桃源谷大草原,来到这裡,才遇见游客。虽是深秋时分,草色仍青青,绿意盈野,景色如画。桃源谷的稜线草地,一边靠山,一边临海,既可欣赏菁菁草原及层层山峦绿景,又可眺览浩浩大洋及海岛龟山的美景,海天浩瀚无际,与天相接。拥有如此美景,又远离尘嚣,难怪这裡会被称为世外桃源了。
桃源谷,旧称「大牛埔」,早期附近农家在此饲养牛隻,而形成草原景观,面积约十馀公顷,现今仍有农家牛隻放养于此。一路穿过桃源谷,不时还可看见新鲜的牛粪,粪香与草香混味扑鼻而来。
 
续行十馀分钟,抵达两山坳处的小鞍部。这裡现在成了桃源谷的主要入口,从内寮有小车道通到这裡,原本小小的停车场已不敷使用,又整地扩大停车场的范围(注1)。
桃源谷步道(石观音线)
在鞍部休息一阵子,吃点东西,补充体力。然后踏上归途。回程改走石观音线下山。
鞍部是石观音线的入口,由此下山,至山脚下的登山口,全长约3.5公里,也是以石阶路为主,陡峭程度与大溪线不相上下。
 
虽然天气转好,石阶潮湿,滑溜难行。避免滑跤,只好脱鞋,改为赤脚旅行。过一段石阶路,出现土石路,细石尖锐刺脚,走来不舒服,只好再穿鞋。过了一段,又出现石阶路,懒得再穿鞋,只好走石阶旁的小土沟。
 
下行一公里,抵达石观音寺。向寺裡工作人员问好,并聊起路况。庙裡的人员说,雨后的大溪线及石观音线石阶都很滑,上次有一团登山队就摔得很惨。她说,尤其是大溪线的森林湿气重,即使好天气,石阶青苔也会滑,ABC穿胶底的雨鞋较安全
 
过石观音寺,一小段上坡之后,过一间福德祠,不久就是连续陡下路段了。两害取其轻,只好再脱鞋,赤脚走石阶路。赤脚走路,更须注意路面路况,只能龟速慢行。留意脚下,便无心赏景。
 
走下坡路,一向是我的强项,今天却成了弱点。3.5公里的石观音线下山路,竟然走了两个小时。抵达山脚下,登山口旁有一间福德庙。循巷道走出来,沿著铁路边,过铁路涵洞后,接台2线滨海公路。走1.8公里公路,回到大溪河滨公园。
环状一圈,连走完桃源谷步道大溪及石观音线,全长约11公里,花了五个半钟头。